1、間接法,這個是檢測抗體最常用也最簡單的方法。操作步驟與雙抗體夾心法一樣,只是包被是純化的相應抗原而不是抗體了,加入樣品后洗滌,再加入的酶標記抗抗體,然后顯色,顏色深淺與樣品中待測抗體的濃度正相關。間接法也有一些自己的特點,一個就是酶標抗體可選擇性檢測抗體的亞型,可用于鑒別感染時期,如果是IGM,那么提示感染早期;另一個就是酶標抗體檢測抗體特異性不高,容易產生假陽性,如果封閉不完全,可出現全板陽性,挺嚇人的。臨床上常用該方法檢測抗HCV抗體、抗HEV抗體、抗CMV抗體、抗HSV抗體、抗沙眼衣原體抗體等等。
2、雙抗原夾心法,原理和步驟與雙抗體夾心一樣的,用特異性抗原進行包被和制備酶結合物,以檢測相應的抗體。與間接法測抗體的不同之處為以酶標抗原代替酶標抗抗體。與間接法相比,具有優越的靈敏度和特異性,但不是很常用,因為就目前的技術條件,想得到能用于ELISA檢測的純化抗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。臨床上常用于檢測HIV抗體初篩,TP抗體和抗HBS抗體等,這些檢測對特異性和靈敏度,準確性都要求特別高。
3、競爭法,和檢測抗原設計的競爭法完全一致,臨床上用的不多,以下總結了一下兩個很具有代表性的:
(1)抗HBC抗體,檢測方法與抗原相同,包被抗原之后,分兩組,一組加入預先混勻的酶標抗體和待測樣品,一組只加入酶標抗體,兩組的顯色之差可代表待測抗體的相對含量,需注意的是待測抗體與酶標抗體是同一物質。
(2)抗HBe抗體檢測,方法與抗原競爭法設計稍有區別,包被的抗HBE抗體后,檢測也分兩組,一組先加入酶標HBeAGg再立即加入待測樣品,一組只加酶標HBEAG,兩組顯色之差代表待測抗體的相對含量,這種設計中包被抗體和待測抗體是同一物質。值得注意的是混合組不是事先混勻再加入,而是先加入待測抗體后再加入酶標抗原。
4、捕獲法,這種方法比較少用,由于具有識別抗體類型的優點,僅用于需要早期診斷的急性感染或者具有爆發性感染的疾病,如HAV-IgM、HBc-IgM、ToRCH等等。具體方法是先包被能識別抗體類別的抗體,洗滌后加樣品,再洗滌,加酶標記抗原,洗滌后顯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