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我們有介紹到濕度對實驗室造成的影響有多大?那么該如何降低實驗室的空氣濕度呢?降低化學實驗室的空氣濕度,首先要盡量減少室內水汽的堆積,進行用水的操作時,選擇靠近門、窗及抽氣機的水源,以便水汽隨時揮發出去。另外必須從整體出發、兼顧細節,既要讓室內整體空間變干爽,也要加強貴重儀器及化學試劑存放點的防潮,這樣才能達到標、本兼治的目的。
一、實驗室室內整體空間防潮
(一)間歇通風法
當室外濕度大的時候,把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,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,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。當天氣轉晴朗時,打開所有門窗通風,促進水分蒸發。但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較大,不宜開窗,應在下午或傍晚,氣候相對干燥時開窗調節室內空氣。
(二)干燥劑吸濕法
常用的干燥劑有氧化鈣,氯化鈣,五氧化二磷,硅膠等。1 kg氧化鈣能吸附空氣中大約0.3 kg水分。陰雨天可用布料多裝些放于室內,使室內空氣保持干燥。使用時應經常觀察干燥劑形態,當干燥劑形態改變時,即已失去吸濕作用,例如氧化鈣變成粉末狀,說明已成氫氧化鈣,應及時更換,以達到持續除濕的目的。
(三)利用機器防潮
空調不僅可以用來調節室內溫度,而且可以調節室內濕度。當空調器內蒸發器中的制冷劑蒸發時,需要吸收熱量,蒸發器表面溫度會降低很多,室內水汽遇冷凝結成水,經出水管排到室外,達到除濕的目的。但空調機的主要作用是制冷,雖可以除濕但其量較小。
除濕機工作時由風扇將潮濕空氣抽入機體內,經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珠流到水箱,變干燥后的空氣排出機體外,如此循環來實現除濕。
空調與除濕機除濕效果明顯,但投入較高。不過雖然增加了投入,但是節省了儀器的維修費,減少了事故的發生率,收益還是大于支出的。
二、實驗儀器防潮
精密儀器要放置在通風條件較好的實驗室內,經常開機,用機器自身運轉產生的熱量來驅散水汽,可以降低儀器內部的空氣濕度,防止線路板等電子元件受潮。平時在機內放置干燥劑防潮,定期檢查,及時更換;例如在精密電子天平內部放置裝有變色硅膠的小燒杯,利用硅膠吸附空氣中的水分,當發現硅膠變色時取出烘干至藍色,冷卻后放回天平內循環使用。短時間不用的儀器設備,要用布罩罩好,防止潮氣、灰塵進入;對涂有油層防護的鋼鐵零部件要定期涂油保養。如果條件許可,可將需要在干燥環境下儲存的器件放入電子防潮箱中,電子防潮箱是新一代除濕平臺,微電腦智能化管理,可滿足各種精密配件和電子器件儲存的嚴格要求。
三、化學試劑防潮
實驗室內化學試劑要分門別類存放,固體在上、液體在下,酸試劑、堿試劑,還原劑、氧化劑分開,貼好目錄,便于使用。
首先要保持化學試劑的密封性,使化學試劑與外界的潮氣盡量隔絕,其次在放置化學試劑的櫥柜內放置干燥劑吸收潮氣。不同的化學試劑使用不同的干燥劑,如放置酸性試劑的櫥柜,使用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劑;堿性試劑的櫥柜,使用氧化鈣,碳酸鉀等堿性干燥劑;放置鹽類試劑的櫥柜,可以使用硫酸鈣,硅膠等中性干燥劑。不常用的試劑可封蠟保存;對于特別容易潮解的化學試劑,可以存放在干燥器中。應定期檢查受潮易發生危險的化學試劑(如三氯氧磷、氰乙酸乙酯、金屬鈉等)的狀態,以及櫥內干燥劑狀態,發現異常立即處理,及時清除安全隱患。
四、實驗室內真菌的防治
勤通風,保持空氣的暢通,可抑制實驗室內真菌的滋生。例如經常把實驗臺上的櫥門打開通風,降低內部空氣濕度。在真菌已經發生的情況下,可以用80%酒精清洗被真菌侵染的地方,如果情況比較嚴重,選擇專門除真菌的清除劑,可保證兩年不再被真菌侵染。容易被真菌侵染的耗材,如試紙、濾紙等,需保持耗材的密封性,并經常翻動晾曬,以達到不被真菌危害的目的。
化學實驗室是科研的重要場所,在潮氣的侵襲下,儀器可能銹蝕;木制實驗臺可能變形;遇潮濕可燃危險化學品易引發火災、爆炸事故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。
|